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資訊 >

古人怎麼過中秋節 古人如何慶祝中秋節

古人怎麼過中秋節 古人如何慶祝中秋節

導讀:古人沒有現在的交通工具,沒有現代的手機電腦等高智慧,更沒有現在登月條件,那麼古人遇到中秋節這樣的節日是怎麼度過和慶祝的呢?古人過中秋有什麼娛樂活動呢?想知道古人怎麼過中秋節,古人如何慶祝中秋節,就來瞧瞧萬年曆小編的介紹吧。

古人怎麼過中秋節 古人如何慶祝中秋節

中秋節

古人怎麼過中秋節

從時令上來說,中秋是“秋收節”,春播夏種的穀物到了秋天就該收穫了,古人在這一季節飲酒起舞,喜氣洋洋慶祝豐收。

自古以來,我國就有在中秋節祭月的習俗,《禮記》中就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早在周代,就有了每逢中秋夜舉行迎寒和祭月的儀式。

魏晉之時,民間就有了中秋賞月之舉,但尚未形成習俗。到了唐代,中秋賞月盛行異常。

到了宋代,除了“拜月”,還要“玩月”,“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大人兒童,連宵嬉戲,夜市駢闐,至於通曉。這一夜,天街買賣直到五鼓,玩月的遊人,婆娑於市,至晚不絕。

到了明代,互贈月餅成為新的習俗。月餅又被稱為“團圓餅”,“中秋民間以月餅相遺,取團圓之義。”賞月之餘,品嚐月餅逐漸成為中秋節的一個民俗符號。

古人如何慶祝中秋節

1、賞月,走月

在中秋節,我國自古就有賞月的習俗,《禮記》中就記載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舉行迎寒和祭月。設大香案,擺上月餅、西瓜、蘋果、李子、葡萄等時令水果,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在宋代,中秋賞月之風更盛,據《東京夢華錄》記載:“中秋夜,貴家結飾臺榭,民間爭佔酒樓玩月”。

古人怎麼過中秋節 古人如何慶祝中秋節 第2張

中秋節

中秋之夜還有一大特色賞月活動叫“走月”。皎潔的月光下,人們衣著華美,三五結伴,或遊街市,或乏舟秦淮河,或登樓觀賞月華,談笑風生。明代南京建有望月樓、玩月橋,清代獅子山下有朝月樓,都是遊人“走月”時的賞月勝地。

2、吃月餅

《洛中記聞》說,唐僖宗在中秋節吃月餅,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的關於月餅的記載。蘇東坡曾經有詩“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有學者認為可能宋代就有月餅了。但直到明朝,贈送月餅才成為普遍的中秋節俗。清代袁枚在《隋園食單》中還記載有月餅的做法,用月餅寄託思念故鄉,思念親人之情,祈盼豐收、幸福,都成為天下人們的心願,月餅還被用來當做禮品送親贈友,聯絡感情。

3、燃燈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美景,美不勝收。然而對此人們並未滿足,於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於塔上燃燈的節俗。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雲錦、何湘妃在《閒情試說時節事》一文中描述說,中秋節廣東張燈最盛,各家於節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作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繫於竹竿上,高樹於瓦簷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於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丈,家人聚於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杆,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古時中秋燃燈之規模似乎僅次於元宵燈節。

古人怎麼過中秋節 古人如何慶祝中秋節 第3張

觀潮

4、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大賦名篇《七發》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後,中秋觀潮之風更盛。

5、飲桂花酒

桂花,十里飄香,沁人肺腑,古人贊雲:“雖無豔態驚群目,卻有清香壓九秋”。屈原的《九歌》中有“援驥鬥兮酌桂漿”、“奠桂酒兮椒漿”的詩句。人們經常在中秋時吃月餅賞桂花,食用桂花製作的各種食品,以糕點、糖果最為多見。每逢中秋之夜,仰望月中丹桂,喝一杯桂花蜜酒,歡慶閤家甜甜蜜蜜,歡聚一堂,已成為佳節的一種美的享受。

6、猜燈謎

中秋月圓夜在公共場所掛著許多燈籠,人們都聚集在一起,猜燈籠身上寫的謎語,因為是大多數年輕男女喜愛的活動,同時在這些活動上也傳出愛情佳話,因此中秋猜燈謎也被衍生了一種男女相戀的形式。

7、玩兔兒爺

兔兒爺的起源約在明末。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後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到了清代,兔兒爺的功能已由祭月轉變為兒童的中秋節玩具。製作也日趨精緻,有扮成武將頭戴盔甲、身披戢袍的、也有背插紙旗或紙傘、或坐或立的。坐則有麒麟虎豹等等。也有扮成兔首人身之商販,或是剃頭師父、或是縫鞋、賣餛飩、茶湯的,不一而足。

古人怎麼過中秋節 古人如何慶祝中秋節 第4張

中秋節習俗

8、偷瓜摘菜

在古人看來,秋收季節蘊藏著生育和繁殖的希望。唐宋以前先民會在秋收後舉行祈求生子的活動和儀式。明清時期,湖南和貴州地區有一種中秋之夜偷瓜摘菜的活動。人們會在晚上“偷”上一些冬瓜或南瓜,在它們表面上描繪上嬰兒的模樣,送給多年不孕不育的夫婦,希望他們能早日生子。

在黔東南地區還有摘菜的風俗。他們會選擇在中秋之夜這天,跑到自己心儀物件的菜園子中摘幾顆菜,以引起戀人的注意,從而能夠摘上美滿的戀愛果實。

9、吃田螺

民間認為,中秋吃田螺,可以明目。之所以一定要在中秋節食之,是因為此時是田螺空懷的時候,腹內無小螺,肉質特別肥美。如今在廣州民間,不少家庭在中秋期間都有炒田螺的習慣。

10、吃芋頭

芋頭是美味時令小吃,由於蝗蟲不食的特點,自古便有“平時菜蔬,荒年糧”的美譽。廣東有些地方過中秋節時,要吃芋頭。此時家家都要煨一鍋芋頭,閤家團聚,一邊賞月,一邊齊享芋香之美味。中秋食芋,還有不信邪之意。清乾隆《潮州府志》曰:“中秋玩月,剝芋頭食之,謂之剝鬼皮。”

中國地緣廣大,人口眾多,風俗各異,中秋節的過法也是多種多樣,並帶有濃厚的地方特色。一些地方形成了很多特殊的中秋習俗。除了賞月、祭月、吃月餅外,還有香港的舞火龍、安徽的堆寶塔、廣州的樹中秋、晉江的燒塔仔、蘇州石湖看串月、傣族的拜月、苗族的跳月、侗族的偷月亮菜、高山族的託球舞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zixun/7rw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