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資訊 >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 春節有哪些重要的習俗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 春節有哪些重要的習俗

導語:春節又快到了現在又到了我們一年一度的春節時間,今天我們的主題就是春節的來歷和習俗。春節對的習俗如果要詳細說一說,我想可以出一本書了。我們很難再這一篇文章的篇幅給大家做一個詳細的介紹,所以我們今天只選取了春節重要的的習俗給大家做一個簡單的說明。那麼,春節有哪些重要的習俗?我們下面來說一說。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 春節當天有哪些習俗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 春節有哪些重要的習俗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 春節有哪些重要的習俗

春節的來歷有一種傳說,中國古時候有一種叫“年”的怪獸,頭長觸角,凶猛異常。“年”長年深居海底,每到除夕才爬上岸,吞食牲畜傷害人命。因此,每到除夕這天,村村寨寨的人們扶老攜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年”獸的傷害。有一年除夕,從村外來了個乞討的老人。鄉親們一片匆忙恐慌景象,只有村東頭一位老婆婆給了老人些食物,並勸他快上山躲避“年”獸,那老人捋髯笑道:“婆婆若讓我在家呆一夜,我一把‘年’獸攆走。”老婆婆仍然繼續勸說,乞討老人笑而不語。

半夜時分,“年”獸闖進村。它發現村裡氣氛與往年不同:村東頭老婆婆家,門貼大紅紙,屋內燭火通明。“年”獸渾身一抖,怪叫了一聲。將近門口時,院內突然傳來“砰砰啪啪”的炸響聲,“年”渾身戰慄,再不敢往前湊了。原來,“年”最怕紅色、火光和炸響。這時,婆婆的家門大開,只見院內一位身披紅袍的老人在哈哈大笑。“年”大驚失色,狼狽逃躥了。第二天是正月七年級,避難回來的人們見村裡安然無恙十分驚奇。這時,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趕忙向鄉親們述說了乞討老人的許諾。這件事很快在周圍村裡傳開了,人們都知道了驅趕“年”獸的辦法。(客家人的傳說)從此每年除夕,家家貼紅對聯、燃放爆竹;戶戶燭火通明、守更待歲。七年級一大早,還要走親串友道喜問好。這風俗越傳越廣,成了中國民間最隆重的傳統節日。

春節有哪些重要的習俗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 春節有哪些重要的習俗 第2張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 春節有哪些重要的習俗

春節習俗-貼門神,掛年畫

春節是辭舊迎新的節日,古時由於科學不發達,人們很迷信,認為人體的病痛頑疾,都是鬼在作祟,所以在除夕之夜要驅鬼。於是,就在門上刻畫神茶、鬱壘二神的形象,並於門上懸掛葦索,供二神縛鬼喂虎之用。南朝梁人宗檁(約公元500—563)的《荊楚歲時記》載:“正月一日,繪二神貼戶左右,左神茶,右鬱壘,俗稱之為門神。”後來人們乾脆在桃木板上寫上神茶、鬱壘二神之名,掛在門上,稱為“桃符”。神茶、鬱壘是上古之時的神仙,兩兄弟,他們居於海中的度朔之山,山上有桃木,枝葉茂盛,連綿三幹餘里。東北有鬼門,是萬鬼出入的必經之門戶,神荼、鬱壘居其門,見到害人之鬼,就用葦索捆綁,令虎吃掉。人們把他們的畫像貼於門除禍降福。

春節習俗-貼春聯

春聯,又名對聯、門對,源於“桃符”。古時候,由於缺乏科學知識,人們對許多自然災害不理解,以為是鬼神作怪。過年時要在一寸多寬、七八寸長的桃木板上寫上神茶、鬱壘二神之名,掛於門旁,以避邪鬼。到了五代時,西蜀的宮廷裡,有人在桃符上寫聯語。據家》介紹,後蜀主孟昶(919叫65以為不工,自提筆書聯雲:“新年納餘慶,嘉節號長春。”這是我國的第一副春聯,不過桃木板改為紙張,叫“春貼紙”。改稱春聯。陳雲瞻《簪雲樓雜話》載:“春聯之設,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傳旨:公卿士庶家門口須春聯一幅,帝微行時出現。”明太祖朱元璋微服出城,不僅觀賞春聯,還親自題寫春聯。據說他經過一戶人家,見門上未貼春聯,便去詢問,得知這是一家閹豬的,尚未請人寫。朱元璋便自告奮勇,為那閹豬人寫了一幅春聯:“雙手闢開生死路,一刀割斷是非根”,聯意貼切、幽默、風趣。經明太祖一提倡,許多文人學士便把題寫春聯視為雅事,題春聯便蔚然成風。故清代富察敦崇的《燕京歲時汜·春聯》載:“春聯者,即桃符也。白人臘以後,即有文人墨客,在巾肆簷下,書寫春聯,以圖潤筆:祭灶之後,則漸次粘掛,千門萬戶,煥然一新。”

春節的來歷和習俗 春節有哪些重要的習俗 第3張

春節有哪些重要的習俗

祭祖與團年

祭祖是在除夕之夜團年之前祭奠祖先。飲水思源,過年時不能忘記已故的先人。祭祖儀式非常隆重,祭品有三牲大禮,即豬頭、豬尾(表示全豬一頭)、公雞一隻、羊頭或兔子一隻,再加祭酒;現代的祭品一般為水果、鮮花、祭酒。然後由家長率領兒孫一起端上祭品,在祖先靈位前跪拜或行禮、莫酒、焚香化錢,並祈願祖先保佑子孫福祿壽喜、安康吉祥。祭祖的形式或因宗教信仰而不同,但紀念祖先的意義卻是相同的。夜全家人聚在一起吃團圓飯。也要趕回家中吃年夜飯,這是華夏民族一個難解的團圓心結。放鞭炮

除夕之夜,無論城市與鄉村,華街與陋巷,處處是爆竹的聲音,此起彼落,競相歡唱。放爆竹始於漢代,那時是用燒烤竹節,發出巨響,本意是驅鬼。據《神異經》和《荊楚歲時記》載:放爆竹是“闢山臊惡鬼”。山臊惡鬼住在西方大山中,人撞上它就會生大病。但它最怕爆竹聲,所以新年來臨就放爆竹,既能驅鬼,又迎新的喜慶氣氛。到了唐代,有個叫李竹筒內裝硝爆炸。到了宋代,爆竹改用火藥,用紙製作。南宋施宿嘉編寫的《會稽志》載:“除硫磺製作爆藥,聲尤震驚,謂之爆仗。宋時的爆竹已和今天的鞭炮相近了。

春節習俗-守歲

除夕守歲的風俗,最早見於西晉周處《風土記》中的記載:“終年不眠,以待天明,稱曰守歲。”南北朝時漸成風氣,到了唐宋,則已盛行。唐代詩人杜甫的《杜位宅守歲》詩云:“守歲阿咸家,椒盤已頌花。盍簪喧櫪馬,列炬散林鴉。四十明朝過,飛騰暮景斜。誰能更拘束?爛醉是生涯!”寫出了唐時守歲的情景與詩人的感慨。宋代詩人蘇東坡在《守歲》詩中吟道:“明年豈五年,心事恐蹉跎;努力盡今夕,少年猶可誇!”表達了他把希望寄託於來年和少年的美好願望。宋代詩人範祖述的《杭俗遺風》載:“年三十夜,有不睡者名曰‘守歲’,蓋是時,家家燈燭輝煌,……街上行人,照耀如同白日。”守歲之風,一直流傳到現在。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zixun/dlwy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