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常識 >

颱風一詞怎麼來的 颱風名詞是如何來的

颱風一詞怎麼來的 颱風名詞是如何來的

導語:眾所周知,在我國的東部沿海、東海西部、黃海、南海北部、臺灣省等地是颱風通過的高頻區。最近有一些朋友來諮詢小編,颱風一詞怎麼來的?颱風名詞是如何來的?今日小編給大家分享一些比較實用的內容,希望可以給大家帶來一些幫助。

颱風一詞怎麼來的

颱風一詞怎麼來的 颱風名詞是如何來的

颱風

來源有兩種說法,具體如下,

1、轉音說來源

第一類是“轉音說”,包括三種:

一個是從粵語的“大風”發展而來的,粵語的“大風”發音為“taifong”,在英語中表達為“typhoon”,翻譯成中文變成了“颱風”。

二是閩南地區土話風臺演化;

第三,在荷蘭佔臺灣期間,它是以颱風命名的,颱風是希臘史詩中神權史上的一個人物。在希臘神話中,泰坦神的名字是泰坦或泰因福,這是巨魔巨人風暴的象徵。該詞在希臘語中義為“暴風”或“冒煙者”。

颱風也象徵著邪惡的風。《神譜》說,它戰敗後,身體裡誕生了無數瘋狂的單位,專門傷害來往的船隻。希臘語變成tufn,特別指的是印度洋風暴,英語變成了颱風。

但據清王士禛《香祖筆記》,“臺灣風信與臺海殊異,風大而烈者為颶,又甚者為臺。颶倏發倏止,臺常連日夜不止。正、二、三、四月發者為颶,五、六、七、八月發者為臺。”可見今日的“颱風”一詞,源出彼時的“臺”字。僅此一字,不太可能是音譯typhoon。

2、源地說來源

第二類是“起源論”。由於臺灣位於太平洋和南海,大多數颱風向北移動,許多臺風通過臺灣海峽進入大陸,所以它們被稱為颱風。《颱風名詞探源及其命名原則》、《關於“颱風”一詞的來歷》、《颱風的前世今生》等材料都有比較詳細的介紹。

颱風一詞怎麼來的 颱風名詞是如何來的 第2張

  颱風圖片

颱風到來時千萬牢記要避險

當颱風來臨時,大部分市民會安靜地待在家裡。對一些因各種原因留在單位或外出辦事的人來說,颱風天裡,更要注意安全。很多意外都發生在剎那間,所以我們的第二個小錦囊專門針對這些颱風天裡外出的人。

1、危險地帶莫逗留。

颱風襲來時,切勿在玻璃門窗、危棚簡屋、臨時工棚附近及廣告牌、霓虹燈等高空建築物下面逗留,每年臺風中被砸傷的案例都有發生。此外,儘量避免在靠河、湖、海的路堤和橋上行走,以免被風吹倒或吹落水中。

2、單位抗臺避危險。

留守單位抗臺,一定要提高警惕,要保護公共財產安全,更要考慮到人身安全。事前要準備好沙袋、手電筒、雨衣、雨靴、篷布、鋼絲和乾糧等急需物資,提前做好單位防淹防水工作。當颱風來臨時,儘量待在安全的地方,發現險情及時關閉電源,防止發生意外。

颱風一詞怎麼來的 颱風名詞是如何來的 第3張

  颱風圖

颱風對我國的影響:

中國是世界上少數幾個受颱風影響嚴重的國家之一。颱風帶來的強風、暴雨和風暴潮對人民生命財產威脅嚴重。

登陸中國的颱風,8月在臺灣省平均最大風速達43米/秒,其他月份在臺灣也均達強颱風等級。其次是8月份在浙江登陸的,平均最大風速為41米/秒。

在廣東登陸的颱風雖然最多,但其平均最大風速並不強。10月份登陸海南島的颱風較強,平均最大風速為36米/秒。

登陸福建的颱風,常先經臺灣省受到削弱,登陸颱風較強的出現在9月,平均最大風速達31米/秒。

中國各省、市、自治區除新疆外,均直接或間接受颱風影響而產生暴雨。中國近海15個省市中,11個省市最大雨量的影響系統是颱風。

全國7次日降水量超過1000毫米的極端暴雨,其中6次都是颱風所引起的。1975年3號颱風(Nina)在河南境內造成的特大暴雨,最大中心為1小時189.5毫米,1天1005.0毫米,5天過程雨量為1631.0毫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tianqichangshi/gyk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