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新聞 >

南方供暖成共識 供暖費誰出?

南方供暖成共識 供暖費誰出?

“你在北方光膀子吃雪糕,我在南方裹著外套凍到發飆……”

南方供暖成共識 供暖費誰出?

“我是一匹來自北方的狼,卻在南方被凍成了狗。”

這些都是近來在網上頗為流行的段子。隨著南方極端天氣增多和老百姓生活質量要求的提高,各界對於“南方也要供暖”已達成共識,當前爭論的焦點其實是在於如何供暖,即“集中還是分散”的模式之爭,同時被討論的還有另一個問題——北方供暖政府有補貼還能報銷,南方供暖,錢誰來出呢?

南方應吸取北方的經驗教訓

有關南方該不該供暖、南方如何供暖的話題已經討論了很多年。如今,南方部分地區已陸續啟動供暖服務,這顯然提高了一些南方人的生活品質。不過,南方供暖服務目前進展不一,即便是國家劃定的“夏熱冬冷”地區,有的地區有供暖服務,大部分地區沒有供暖服務,居民只能“自我供暖”。

筆者在北方和南方“夏熱冬冷”地區都生活過,坦率地說在南方冬季比較難熬,即使開空調取暖也不如在北方生活舒服。雖說“南方供暖”已成為一種共識,但如何供暖仍存在分歧。有專家認為“南北方供暖之爭”已經演化為“集中與分散”的供暖模式之爭。其實,不僅僅如此。

比如,財政該不該補貼供暖就沒有達成共識。北方的地方政府基本上都對供暖有補貼,有的城市是鉅額補貼,無論集中供暖還是分散供暖,多數居民都能享受到“財政溫暖”。然而在南方,即便部分城市採取集中供暖,似乎也沒有財政補貼(主要是市場化運作)。分散供暖更談不上財政補貼。

“南方也要供暖”已達成共識,其實“南方如何供暖”也要形成一些共識。筆者以為,南方供暖既要考慮南方的天氣特點,也要從北方供暖中吸取某些經驗和教訓。比如北方主要採用集中供暖模式,如今來看存在不少弊端,如居民家中有沒有人都在供暖,都要按統一標準交費,既是一種浪費也是一種負擔。

北方這種集中供暖模式,不僅會帶來多方面的能源損耗,如管網熱損耗、建築熱損耗等,還會嚴重影響城市空氣質量——燒煤供暖已經成為北方霧霾的“元凶”之一,即便“煤改氣”供暖也存在一定汙染。希望南方城市在供暖方面能吸取北方集中供暖的種種教訓,儘量減少集中供暖或者放棄集中供暖。

據悉,南方採暖方式日趨多元化,是一個可喜的變化。這意味著,分散供暖是主流,這種供暖模式的好處是,可以靈活供暖減少浪費,還可以減少對空氣的汙染。但問題是,南方分散供暖基本都是居民自己埋單,對高收入家庭來說沒有壓力,但對於低收入家庭而言“自我供暖”會面臨很大的經濟壓力。

也就是說,南方供暖需要從北方供暖中吸取一種“經驗”——財政補貼供暖。既然北方的地方政府都能讓市民享受到“取暖福利”,南方的地方政府也應該效仿:南方地區的經濟總體比北方發達,財政更有能力去惠民;隨著南方極端天氣增多,居民需要供暖,需要財政補貼供暖。

即便南方城市一下子拿不出大筆資金補貼市民供暖,至少應該補貼兩個方面:一方面是補貼醫院、學校等公共場所供暖,讓病人、孩子感受到政府送來的溫暖。另一方面是補貼低收入家庭,因為低收入家庭沒有經濟能力自己供暖。

毫無疑問,供暖是一項民生工程,也是一種節能環保工程。對於前者,政府理應承擔一定責任;對於後者,就不能忽視環保責任。無論是南方供暖還是北方供暖,不管是什麼供暖模式,都應該從民生、環保的高度來看待供暖問題。

冬季供暖,南北何必一刀切

關於南方集中供暖,在許多群眾翹首以盼的同時,一些部門和學者不乏反對聲音。之前,反對的理由主要集中在,南方供暖時間短,裝置建成後使用率低,將造成裝置浪費。如今,有媒體和專家又開始拿南方一家一戶的分散供暖說事,試圖與北方的集中供暖分庭抗爭。其實,將南方歸結為一種模式有些牽強。在沒有集中供暖的情況下,生活在南方的人們只好“八仙過海,各顯神通”,漸漸形成今天90%以上城市家庭有取暖裝置的局面。不過,這種自發取暖只是在公共產品缺失下的私權救濟,是退而求其次的無奈選擇。有關部門不能因此就忽視了自身的公共職責,忽略了群眾對於集中供暖的需求。

集中、分散供暖各有優缺點,前者能源利用效率高,連續供熱效果好,但工程建設規模大、週期長,取暖受樓層、樓體質量、管網等因素影響大;後者建設規模小,管理靈活方便,但熱源效率低、汙染物控制難度大。誠然,從個體來看,居民家庭自備的取暖裝置,效果或許不亞於北方的集中供暖,但就整個城市而言,自發無序的分散供暖,不僅效率低下,還影響了正常的經濟社會秩序。最近幾年,“迎峰度冬”成為南方電網的一大景觀,一些城市冬季用電頻頻出現缺口,乃至於不得不拉閘限電,企業被迫停工。同時,供暖缺失導致一些地方取暖產品坐地起價,增加了群眾的生活負擔。

放眼世界範圍,許多已開發國家已形成較為完善的供暖體制。比如,德國政府相繼頒佈房屋建築結構和供熱設施節能法規、暖氣和熱水根據實際耗用量來測量和結算費用的計量法規。這些法規實施後,德國全社會的供暖能耗整體下降了20%到30%,每年可因此節省66億公斤焦炭或50多億升的燃油,同時限制了二氧化碳的排放,促進了空氣質量的改善。可見,增加能耗,加劇汙染並非集中供暖的死結。只要改革計量模式,探索更靈活的“分散計量”;加快老舊小區節能改造,降低建築能耗佔比,就完全可以揚長避短。

現行南北供暖分界線制定於建國初期,基於當時經濟發展水平的考慮,先解決更為迫切的北方供暖問題。不過,改革開放30多年來,隨著國力增強,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我們已經有能力解決南方城市供暖問題。尤其厄爾尼諾等現象導致極端氣候頻現,冰雪南移,南方城市供暖需求也越來越迫切。有關地方和部門應跳出模式之爭,不搞非此即彼的一刀切,根據當地氣象條件、能源狀況、居民生活習慣以及承擔能力等因素,因地制宜確定供暖模式,讓更多群眾享受到公共產品的便利。

網友有話說:

@Rothenburg:我是廣州本地人,我不贊成廣州集中供暖,一方面是很冷的天數不多,使用率不值所花成本;而且不希望冬天的廣州也變成霧霾之都。再者空調的暖氣足夠撐過廣州冬天了,何苦要大動干戈。

@吐霧的鏡子:寧可取暖基本靠抖,也不要霧霾 +1,反正防禦力這麼多年已經練出來了。

@胖著玩玩行不:南方人在家別說穿秋褲,就算穿毛褲也是一個勁的抖!恨不得天天穿被子,快點供暖吧,不要讓我們凍成狗!!!

@蔡蔡家的喵:我是北方人,有一年在武漢過冬,結果凍成狗,屋裡穿羽絨服都冷。

@秦金一坷喬垃:不是支援不支援,主要是划不來。鋪設那麼長的管道,每年就用兩個月。協調成本、能源成本、維護成本都很大,反而搞出矛盾。

@散若滿天星:大家家裡都有取暖裝置,耗費的能源應該也和集體供暖差不多,甚至更甚,那樣還不如集體供暖,還有財政補貼。

@CIO蕃茄牛肉湯:建議自己裝電地暖,給電暖單獨裝電錶並降低使用電暖電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tianqixinwen/dj66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