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資訊 >

立春吃春餅的寓意 立春為什麼吃春餅

立春吃春餅的寓意 立春為什麼吃春餅

導語:立春的美食中一定有春餅的一席之地,年年的立春節氣到來,各地的春餅就紛紛與人們見面了,這時候我們將春天的氣息捲進春餅,每一口都是春天的味道。那麼立春為什麼吃春餅?下面就來看看立春吃春餅的寓意你就知道了。

立春吃春餅的寓意 立春為什麼吃春餅

立春吃春餅的寓意 立春為什麼吃春餅

立春吃春餅的寓意 立春為什麼吃春餅

立春吃春餅生菜等是立春習俗之一,俗稱嚼春、咬春或者嘗春,立春吃春餅有迎春的寓意。

有記載說宋代宮廷的薺菜迎春餅是“翠縷紅絲、金雞玉燕、備極精巧,每盤值萬錢。”

春餅薄如蟬翼,這裡記載的是用稀面在1種平鍋上抹一下,即成極薄透明的餅,用來包薺菜餡,然後用油炸出的春捲(又叫春盤)。春餅、春捲是古人心目中的春的象徵。

春餅是用白麵擀成圓形的餅,經烙制而成。清《調鼎集》記載春餅的製法是“擀麵皮加包火腿肉、雞肉等物,或四季時菜心、油炸供客。又鹹肉腰、蒜花、黑棗、胡桃仁、洋糖(白糖)共碾碎,卷春餅切段。”這是清朝的吃法。但現在演變為春餅抹甜麵醬,卷洋角蔥後食[)用。

南方的春餅是今日春捲的前身,其做法是:將麵粉和水攪成麵糊,攤在平底鍋中以小火烘出薄餅,即是皮子,包餡即是春餅,油炸至金黃色撈出。江南一帶餡料常用豆沙,即是甜餡春餅。這實際上就是春捲。馮應京

此外還講究吃和菜,就是用時令菜的心,如韭黃、菠黃等切絲,叫炒和菜。有的地方還講究用醬肚絲雞絲等熟肉夾在春餅裡吃。

吃春餅講究將和菜包起來,從頭吃到尾,叫“有頭有尾”,取吉利的意思。吃春餅時,全家圍坐一起,把烙好的春餅放在蒸鍋裡,隨吃隨拿,為的是吃個熱乎勁兒。

立春吃春餅的寓意 立春為什麼吃春餅 第2張

立春節氣

立春打春

立春亦稱“打春”,這裡的“打春”指的是打春牛。我國是農業大國,人們歷來重視農業生產,堅持不違農時,牛是農事的象徵,是生產力的代表。因此中國自古以牛祝春,據說是“周公始定立春土牛”,相沿成俗。所以立春打春牛的習俗也一直延續下來。

打春牛的意義,不只是送寒氣、促春耕。也有些許的巫術意義。山東民間要把土牛打爛,人們爭奪春牛,稱為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大吉。除了皇曆上有春牛圖之外,各地年畫中也會刻春牛圖,當做春節期間的吉祥畫售賣。

在浙江有些地方迎春牛別具心思。迎春牛時。人們一一向春牛叩頭。之後,百姓一擁而上,將春牛打碎,搶的春牛泥回家,撒在牛欄內,意喻促進牛的繁殖。

鞭春牛,又稱鞭土牛、打土牛,起源較早,後來一直保留下來,但改在春天,盛行於唐、宋兩代,尤其是宋仁宗頒佈《土牛經》後,使鞭土牛風俗傳播更廣,為民俗文化的重要內容。鞭春牛的意義,不限於送寒氣,促春耕,還有一定的巫術意義。

打土牛的前一天,先把土牛放在縣城東門外前,稱為“立牛”,其旁要立一個攜帶農具揮鞭春牛的假人做“耕夫”,以此表示春令的到來,農事宜提前準備。那“耕夫”如站在牛前,表示春令早來應早些備耕;“耕夫,立在牛後,則表示春令遲到;若人牛並行,則為春令適中。立春日當天,各官府要奉上肉、果等食品於芒神和土牛前,於正午時舉行隆重的“打牛”儀式。此時吏民擊鼓,由官員執紅綠鞭或柳枝鞭打土牛三下,然後交給下屬吏與農民輪流鞭打,把土牛打得越碎越好,以示人們對春天的熱愛。隨後,人們歡笑著搶土牛的土塊帶回家放入牲圈中,象徵槽頭興旺。在山東民間也有人們爭搶春牛土,謂之搶春,以搶得牛頭為吉利。據說當天如天晴,萬民高興;若天陰遇雨,則表示晦氣不利,預示這一年年景將不佳。

立春吃春餅的寓意 立春為什麼吃春餅 第3張

立春

立春迎春

據史書記載,自周代起立春日迎春,是先民於立春日進行的一項重要活動,也是歷代帝王和庶民都要參加的迎春慶賀禮儀。天子親率三公九卿、諸侯大夫去東郊迎春,並舉行祭祀太啤、芒神的儀式。回宮後要賞賜群臣,佈德和令以施惠兆民。

在民間迎春的習俗是立春的重要活動,舉辦得很熱鬧。在立春當日,四合院與農家院裡會高挑“春蟠”,每家門框上都要貼上用紅紙書寫的八方獻瑞”、“春風得意,六合同春”等聯語,院內屋內牆_仁也貼滿“迎春”、“宜春”以及“福”字,使院裡一片紅豔豔的景色,顯得春意濃烈,也象徵著吉祥。大人孩子要換上乾淨的新裝,婦女們臉上抹上脂粉,鬢上插上寫著春字、福字的紅絨花,或用彩色絞羅,剪出象徵春天已到的春燕花鳥等紮在髮髻上,也有的用紅紙剪刻個雄雞形狀貼在屋門上,因雞與“吉”諧音,有吉祥如意之意。“剪綺裁紅妙春色,宮梅殿柳識天情。瑤筐彩燕先呈瑞,金縷晨雞未學鳴。”這首古詩正寫出滿園春色,歡樂迎春的情景。

此外,有些村鎮在立春日舉辦“迎春會”,常找個十多歲的少年化裝成一個官老爺,身穿紙宮服,頭戴紙帽,腳蹬紙靴,騎著個牛,前往祭祀壇,帶領百姓祈禱保佑風調雨順,五穀豐登,沿途敲鑼打鼓,放鞭炮以迎春天到來。

標籤: 寓意 立春 春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zixun/9q74.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