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資訊 >

端午節為什麼要賽龍舟 端午節的賽龍舟由來

端午節為什麼要賽龍舟 端午節的賽龍舟由來

導讀:傳統節日最為讓人討論的就是其節日習俗了,端午節的習俗中最常被討論和提及的就是吃粽子和賽龍舟,粽子的口味,還有賽龍舟的由來,最是讓人津津樂道。那麼,端午節為什麼要賽龍舟?端午節的賽龍舟由來是什麼呢?想知道,就和萬年曆小編一起去了解下吧。

端午節為什麼要賽龍舟 端午節的賽龍舟由來

端午節

早在戰國時代,“龍舟競渡”就已經存在。在急鼓聲中劃刻成龍形的獨木舟,做競渡遊戲,以娛神與樂人,是祭儀中半宗教性、半娛樂性的節目。

隨著時間的推移,賽龍舟的起源除了紀念屈原之外,在不同民族、不同地區,賽龍舟還被賦予不同的寓意,如江浙一帶一直傳說吃粽子、划龍舟是為了紀念伍子胥。

關於端午賽龍舟的起源故事

關於賽龍舟的起源,有多種說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龍神等祭祀活動,其起源可追溯至戰國時代。賽龍舟先後傳入鄰國日本、越南及英國等,是2010年廣州亞運會正式比賽專案。

2011年5月23日,賽龍舟經國務院批准列入第三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端午節賽龍舟的來歷是為了紀念屈原。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據《史記》"屈原賈生列傳"記載,屈原是春秋時期楚懷王的大臣。其倡導舉賢授能、富國強兵、聯齊抗秦遭到貴族子蘭等人強烈反對,屈原遭饞去職,被趕出了都城,流放到沅和湘流域。

端午節為什麼要賽龍舟 端午節的賽龍舟由來 第2張

端午節

傳說屈原死後,楚國百姓哀痛異常,紛紛湧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之。借划龍舟驅散江中之魚,以免魚吃掉屈原的身體。

在湖南汨羅市,競渡前必先往屈子祠朝廟,將龍頭供在詞中神翁祭拜,披紅佈於龍頭上,再安龍頭於船上競渡,既拜龍神,又紀念屈原。而在湖北的屈原家鄉秭歸,也有祭拜屈原的儀式流傳。祭屈原之俗在《隋書·地理志》中有記載:"其迅楫齊馳,棹歌亂響,喧振水陸,觀者如雲。"

端午節的第二個傳說,在江浙一帶流傳很廣,是紀念春秋時期(公元前770--前476年)的伍子胥。伍子胥名員,楚國人,父兄均為楚王所殺,後來子胥棄暗投明,奔向吳國,助吳伐楚,五戰而入楚都郢城。當時楚平王已死,子胥掘墓鞭屍三百,以報殺父兄之仇。吳王闔廬死後,其子夫差繼位,吳軍士氣高昂,百戰百勝,越國大敗,越王勾踐請和,夫差許之。子胥建議,應徹底消滅越國,夫差不聽,吳國大宰,受越國賄賂,讒言陷害子胥,夫差信之,賜子胥寶劍,子胥以此死。子胥本為忠良,視死如歸,在死前對鄰舍人說:“我死後,將我眼睛挖出懸掛在吳京之東門上,以看越國軍隊入城滅吳”,便自刎而死,夫差聞言大怒,令取子胥之屍體裝在皮革裡於五月五日投入大江,因此相傳端午節亦為紀念伍子胥之日。

端午節為什麼要賽龍舟 端午節的賽龍舟由來 第3張

賽龍舟

源於紀念孝女曹娥是端午節的第三個傳說,是為紀念東漢(公元23--220年)孝女曹娥救父投江。曹娥是東漢上虞人,父親溺於江中,數日不見屍體,當時孝女曹娥年僅十四歲,晝夜沿江號哭。過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後抱出父屍。就此傳為神話,繼而相傳至縣府知事,令度尚為之立碑,讓他的弟子邯鄲淳作誄辭頌揚。

孝女曹娥之墓,在今浙江紹興,後傳曹娥碑為晉王義所書。後人為紀念曹娥的孝節,在曹娥投江之處興建曹娥廟,她所居住的村鎮改名為曹娥鎮,曹娥殉父之處定名為曹娥江。

“皇家”如何過端午

端午節為中國的傳統節日之一,清廷十分重視。端午節當日,通常會舉辦應節宴、應節戲及福海龍舟競渡等系列酬節活動。

乾隆二十一年,五月七年級、初四和初五這3天,乾隆都在上午到圓明園福海西岸望瀛洲觀看鬥龍舟,並於龍舟競渡後,到同樂園聽戲、進晚膳。有時為了某種政治需要,皇帝也特允一些外藩王公和外國使臣入內同觀,被視為殊榮。

每年的龍舟競渡均在圓明園福海西部舉行,線路為南北方向,長約600米。龍舟賽當日,福海四岸雕樑畫棟,花紅柳綠。9只龍舟皆“畫船簫鼓,飛龍鷁首,絡繹於鯨波怒浪之間。蘭橈鼓動,旌旗盪漾,頗有江鄉競渡之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zixun/e8ej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