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資訊 >

壯族的風俗 壯族少數民族的風俗和特點

壯族的風俗 壯族少數民族的風俗和特點

導讀:每一個少數民族都獨具特點,壯族人民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因此全國各地都有分佈,那麼壯族的風俗有哪些呢?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對壯族少數民族的風俗和特點的介紹,感興趣的朋友來看看吧。

壯族的風俗 壯族少數民族的風俗和特點

壯族

1、文化藝術:歌謠是壯族民間文化生活的主要內容,喜慶節日、紅白喜事、迎宴賓客、談情說愛、文娛活動等,多以歌謠表達感情和助興。2、居住:壯寨村寨多是依山傍水,多樓居,屬幹欄式建築。3、服飾:居住在黔南的壯族服飾與當地布依族基本相同。

壯族概述

壯族是我國少數民族中人口最多的民族。據第六次全國人口普查登記資料顯示,2010年末,廣西壯族常住人口約有1444.8萬人(戶籍人口1658.7萬人),約佔全區總人口的32%,約佔全國壯族總人口的86%。主要分佈在南寧、柳州、百色、河池、來賓、崇左、防城港、貴港、欽州等市。

壯語屬漢藏語系壯侗語族壯傣語支,分北部方言和南部方言。歷史上,曾仿漢字創造了方塊壯字,稱“土俗字”。新中國建立後,創制了拉丁字母的壯文。

壯族是一個歷史悠久的民族,從壯族聚居的柳江、來賓等地發現大量原始文化遺址,證明遠在舊石器時代的後期,這一帶就有人類居住。據古籍記載,最早居住在今廣西境內的有 “ 百越”族群中的“西甌”、“駱越”等部落,今天的壯族就是由這些部落發展而來的。壯族的自稱有20多種。新中國建立後,統一稱為“僮”,後改為“壯”。

壯族的風俗 壯族少數民族的風俗和特點 第2張

壯族

銅鼓是壯族的藝術珍品。目前收藏在廣西博物館內的共有五百多面。大者面徑達1.65米 ,重約300公斤,小者面徑40釐米,重僅幾十斤。

壯錦是壯族傳統的工藝美術織品,質地精美,花紋圖案鮮豔奪目,聞名全國。其他如桂布、束子布、斑布、吉貝布等,在歷史上,也是頗負盛名的手工藝品。

早在兩千多年前的戰國時期,壯族先民西甌、駱越人處於從原始社會向階級社會過渡的 階段,農業和手工業已有了相當的發展。公元前214年,秦朝統一嶺南,並設定南海、桂 林、象三郡。從此,嶺南地區正式納入中央封建王朝的版圖,壯族先民也成為統一多民族國家的一員。自秦漢開始 ,壯族先民進入奴隸制社會。唐宋時期,奴隸制解體,桂東地區壯族進入以地主經濟為主導 的 封建制社會,桂西的壯族則進入以領主經濟為主導的封建農奴制度。在政治制度上,桂東地 區自秦漢以後實行與中原地區一樣的郡、州、縣制度,而桂西地區直至唐代才設立“羈縻” 州,宋、元、明、清實行土司制度,由壯族首領直接統治。清末民初改土歸流完成,結束了 土司統治制度。

壯族人民富於鬥爭精神,有著光榮的革命傳統。震撼中外的太平天國革命,就是由漢、 壯族人民共同發動的。壯族出身的韋昌輝、李開芳、林鳳祥等曾對太平天國革命做出了巨大的貢獻。辛亥革命時期的欽防起義和鎮南關起義,是由壯族黃明堂、王和順等人在孫中山領導下發動和指揮的。在中國共產黨領導的新民主主義革命時期,韋拔群等同志在鄧小平、張 雲逸的親自領導下建立了左、右江革命根據地,建立了紅七軍和紅八軍以及工農革命政權。 在抗日戰爭和解放戰爭中,壯族人民在黨的領導下,英勇鬥爭,作出了重大貢獻。

壯族的風俗 壯族少數民族的風俗和特點 第3張

壯族

在反對外來侵略,保衛祖國的鬥爭中,壯族人民中湧現出許多可歌可泣的英雄人物。宋 代有儂智高領導的反抗交趾李朝的侵略;北宋熙寧八年(1075年),壯族人民在反抗交趾入侵 ,保衛邕州的戰鬥中,與官軍配合,把侵略者趕回交趾保衛了祖國的南疆;明代,田州女土官瓦氏夫人帶領六千多?兵開赴江浙一帶抗倭,取得重大勝利,她的英勇事蹟至今仍在壯 族人民和江浙人民中廣為傳頌;1885年,在馮子材率領下,壯族人民配合官軍,在鎮南關大 敗法國侵略者,取得了震驚中外的鎮南關大捷。

壯族的文化藝術,形式多樣,內容豐富。左江崖壁畫是兩千年前壯族先民創造的藝術瑰 寶。這些壁畫多數分佈在左江及其支流明江兩岸的石山峭壁上,少數分佈在天等縣及右江兩 岸的石山峭壁上。其中以明江岸上的岜來崖畫最具代表性,畫幅長135多米,高44米。

壯族的文學作品豐富多彩。民間文學有神話故事、民間傳說、山歌等。壯族人民素以能 歌著稱,善於以歌來表現自己的生活和鬥爭,抒發思想感情。青年男女戀愛有情歌;婚嫁有 哭嫁歌、送嫁歌;喪葬有哭喪歌;互相盤考、比賽智力的有盤歌;宴請賓客有勸酒歌和節 令歌;祈神求雨有祈禱歌;教育兒童有兒歌和童謠,等等。每年春秋兩季,男女青年盛裝打 扮 彙集到特定的場所進行對歌,這種歌會形式稱為“歌圩”。壯族的舞蹈,具有鮮明的民族特 點和濃厚的生活氣息,如“舂堂舞”、“繡球舞”、“扁擔舞”等。戲劇有壯劇、師公戲等 。

壯族稱屋為“幹欄”。住房的主要形式,有全欄式、半欄式和平房三種。全乾欄房屬全 樓居式,上層住人,下層養牲畜和存放農具,是傳統的住房形式;半欄房以一開間為樓房, 樓上住人,樓下放牛羊、農具等,另一間為平房;平房多為三開間。這是當今壯族住房的主要形式。

壯族的風俗 壯族少數民族的風俗和特點 第4張

壯族

壯族的服飾,在兩百多年以前,男子下穿寬腿褲,上身著對襟無領短衣,頭纏長巾,女子下穿百褶裙,上身著無領、左衽、繡花滾邊短衣,頭扎繡花巾。近百年來,男女均改穿長 褲和有領短上衣,布料均為自紡自織自染的深青色。現在青年人多著時裝。在一些邊遠山區 ,老人仍穿寬腿褲和有領對襟的上衣。

壯族實行一夫一妻制婚姻,歷史上曾盛行“不落夫家”的婚姻習俗。女子結婚後仍定居 孃家,只是在重大節日和農忙時節才回夫家居住一段時間。二、三年後或懷孕後才回夫家居住。至近現代,“不落夫家”習俗已逐漸改革,但仍然有“入贅”的婚俗,即丈夫到妻子家居住,上門的丈夫改從妻姓,現在可以不改。青年男女的戀愛方式,主要是通過對歌,趕圩等活動進行,雙方同意後,即經過媒人進行說合。新中國建立前,一般是父母之命的包辦婚姻。新中國建立後,男女婚姻自由。

壯族的重大節日有“三月三”、“中元節”、“牛魂節”。

壯族信奉多神,主要是鬼神崇拜,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歷史上,巫教和道教相當盛行 。

新中國建立以後,壯族地區在黨和人民政府領導下,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特別是在黨的十一屆三中全會以後,壯族地區的政治、經濟、文化都有巨大的發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zixun/kx8e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