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常識 >

三伏天裡送棉被錯了嗎 三伏天送棉被是否正確

三伏天裡送棉被錯了嗎 三伏天送棉被是否正確

導語:棉被是一種只有冬天才會出現的東西,竟然在三伏天出現了。三伏天的最大特點就是高溫,該時段是一年當中最熱的時段,整天在空調下都不能解熱了,為什麼會有人這個時候送棉被呢?到底三伏天裡送棉被錯了嗎?三伏天送棉被是否正確?

三伏天裡送棉被錯了嗎 三伏天送棉被是否正確

三伏天

一、三伏天裡送棉被錯了嗎 三伏天送棉被是否正確

三伏天裡送棉被不應該只看其表,要注重其背後的科學性。

有一年臺風過後,紅十字給災區送去了棉被,此舉受到了很多人的嘲笑。從常識上看,“三伏天送棉被”似乎是莫名其妙:赤膊還嫌熱,何況乎棉被?但其實它有一定的科學依據。

人們只知道棉被可以禦寒,卻不知道暴風肆虐過後的災區,受災群眾大多無家可歸,對住在臨時帳篷、簡易板房中的群眾來說,其實夜晚還是比較寒冷,棉被可以成為群眾抵擋生硬木板的褥子。尤其是對老人和小孩,棉被還可以拿來禦寒。在國外,救災備用棉被也是常規必備物資。

救災是一門綜合性科學,不能簡單以常識判斷。嘲笑“三伏天送棉被”的行為背後,是思維慣性導致的極端經驗主義。這種思維完全不顧災區群眾多重實際需要,把物資的一種功用放大到全域性,未加核實就在網上進行駁斥,看似正義凜然,實質反倒會遭致科學的嘲笑。

在現實生活中,有很多看起來不可能的事,最後其實都有其存在、發生的科學依據,中央電視臺《是真的嗎》這一欄目,就曾揭示了很多“可笑”掩蓋下的科學問題。在司法實踐中,類似“三伏天送棉被”嘲笑式的圍觀也不鮮見,如有些個案判決結果出來以後,公眾憑藉社會經驗法則對案件進行揣摩、判定,質疑判決結果的合理性,形成司法個案圍觀現象,有時甚至大有輿論審判圍攻司法審判之勢,給司法帶來壓力。

面對“三伏天送棉被”等看似可笑的現象,我們不能不加思考地一棍子打死,一哄而上地嘲笑,而應探求其真相,瞭解其之所以發生、存在的依據,全面、客觀、理性地對待。

這也給司法工作帶來了啟示:面對公眾的疑問,我們應該用更多的依據去辨法析理、釋疑解惑,讓公眾知其然還要知其所以然。

三伏天

二、三伏天的氣候特點

“三伏天”的氣候特點是氣溫高、氣壓低、溼度大、風速小,是一年中最熱的時節。這是因為,夏季的白天比黑夜長,白天時間長,陽光照射的時間也長,地表吸收的熱量遠大於支出,這就使地面一天天聚集的熱量增加,溫度持續增高,在盛夏,也就是在三伏天期間地表熱量的積累達到高峰。夏季雨水多,空氣溼度大,水的熱容量比干空氣要大得多,這也是天氣悶熱的重要原因之一。

三伏天出現在小暑和立秋之中,是一年中氣溫最高且又潮溼、悶熱的日子。所謂的“伏天兒”,就是指農曆“三伏天”,即一年當中最熱的一段時間。 可以這樣理解:“伏”就是天氣太熱了,宜伏不宜動。但是三伏天之所以稱之為“伏”,是因為也有不少寒冷因素在內。三伏是中原地區在一年中最熱的三、四十天,三伏是按農曆計算的,大約處在陽曆的7月中下旬至8月上旬間。

標籤: 三伏天 棉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tianqichangshi/g0lp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