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新聞 >

驚蟄:萬物復甦生機盎然

驚蟄:萬物復甦生機盎然

  驚蟄,中國節氣之一,這一天一過,意味著萬物復甦,所有動植物都開始“活”了起來。

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之中的第三個節氣,每年公曆3月5日前後進入驚蟄節氣。

“驚蟄”的“蟄”是藏的意思,驚蟄就是指春雷乍動,驚醒了蟄伏在土中冬眠的動物。

每年的驚蟄節氣都與農事緊密相關的民俗節日“二月二”相關聯。“二月二”傳說是龍抬頭的日子,古人認為“龍為百蟲之長”,能“興雲雨,利萬物”。它在頭年冬至蟄伏,來年二月二抬頭升空開始行雲降雨。過去在農村,每逢“二月二”,人們到磨房裡,用磨塞子或木橛子將石磨盤的上扇撐起一條縫,說是好讓龍抬起頭來,石磨的兩個磨眼之間有一條刻鑿的龍,讓龍順利地抬起頭來,它就會多布幾場雨,讓莊稼生長的更好。

去年(2016年)是驚蟄過後三天到了“二月二”,今年(2017年)是先過“二月二”再進入驚蟄,前後不差幾天。農曆“二月二”是“龍抬頭”的日子,魯西南地區的龍王馮村每到這一天,人們燒香祭祀,敲鑼鼓,放鞭炮,以示敬龍祈雨,讓老天佑保豐收。

驚蟄,古稱“啟蟄”,為何將“啟蟄”改為驚蟄?是因為漢景帝劉啟之故。漢景帝劉啟是漢朝第六代皇帝,當時人們為了避諱,將“啟蟄”改為“驚蟄”。“啟”與“驚”雖字意相近,但“驚”字更響亮生動,一個“驚”字,凸顯這個節氣的來頭與氣勢不同凡響,有一種天地驚雷、萬物驚醒的意思在內,所以驚蟄便一直沿用至今。

驚蟄雖為“二月節”,即陰曆二月的節氣,但實際上它不一定都在農曆二月,如去年(2016年)驚蟄就落在正月二十七。

驚蟄節至今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驚蟄是二十四節氣中唯一一個以動物習性表示的節氣。《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描述:“二月節……萬物出乎震,震為雷,故曰驚蟄,是蟄蟲驚而出走矣。”驚蟄時節開始有雷,蟄伏的蟲子聽到雷聲,因受驚而甦醒過來,結束了漫漫的冬眠。

古時的驚蟄分為三候:“一候桃始華,二候倉庚鳴,三候鷹化為鳩。”“桃始華”即桃花開放,“倉庚鳴”即黃鸝開始鳴叫,古人認為動物之間會發生變化,看到鷹少了,鳩(這裡指布穀鳥)多起來,就認為是“鷹化為鳩”,總之驚蟄是到了桃花盛開、黃鸝鳴叫、布穀鳥飛來的時節了。這樣的說法代代相傳,這樣的情形年年輪迴,千百年間在中國的土地之上鄉村之中流傳至今,令人滿懷著對四季輪迴的期待。

由氣象聯絡到物候,再聯絡到農耕,是古代先民的一大貢獻。農諺說:“驚蟄春翻田,勝上一道糞。”可見驚蟄期間的主要農事是春耕、施肥以及滅蟲。

驚蟄有吃梨的傳統,就像立春那一天要吃蘿蔔一樣,是一種流傳已久的民俗。還記得小時候老人們說,春天到了,這時候乍暖還寒,天氣又燥,吃點兒梨,敗敗火。從中醫養生的角度講,驚蟄吃梨是有其科學道理的。

“九九歌”從冬至那天開始,到驚蟄節氣便是“九盡了”。 “九九加一九,耕牛遍地走”,驚蟄正是“九盡楊花開,農活一起來”的時節。驚蟄的雷聲,令廣大的鄉間都要忙活起來了,驚蟄,乃是上天叫醒大地萬物的節令。驚蟄期間,萬物驚醒,也是植樹造林的大好時機。每到這個時候,人們栽植樹木,種下希望。

驚蟄:萬物復甦生機盎然
掃碼關注公眾號

驚蟄:萬物復甦生機盎然 第2張
掃碼下載app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tianqixinwen/k7mmk.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