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資訊 >

臘月二十三的風俗習慣 小年的風俗有哪些

臘月二十三的風俗習慣 小年的風俗有哪些

導語:小年在臘月二十三,有些地方也在臘月二十四,或者在二十五的也有。不管時間上有哪些不同,但是總的來說小年的風俗習慣還是有很多共同的地方。那麼小年的風俗有哪些呢?我們今天就來看看關於臘月二十三的風俗習慣的具體介紹吧!

臘月二十三的風俗習慣 小年的風俗有哪些

臘月二十三的風俗習慣 小年的風俗有哪些

祭灶

小年祭灶

傳說灶神為玉皇大帝所封,稱“九天東廚司命灶王府君”,專司人間煙火,所以舊時差不多家家廚房裡都設有“灶王爺”神位,並視其為一家的保護神而受到崇拜。灶王爺自元宵節以來就一直駐居在家中,保護和監察全家。到了臘月二十四日晚,灶王爺便要“昇天”去向玉皇大帝彙報這一家人一年來的善惡情況。玉皇大帝根據灶王爺的彙報,再將這一家在新的一年中應該得到的吉凶禍福交予灶王爺具體執行。因此,對各家來說,灶王爺的“彙報”實在關係重大,“打點”、“賄賂”他老人家也就顯得非常有必要了。所以,人們祭灶時多用飴糖供奉,有的還將糖稀塗在灶王爺嘴的四周,目的是讓他“嘴甜”,向玉帝彙報時多揀好話說,不要說不好、不利的話。

祭拜完畢後,便將灶神像、灶龕兩側的“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的聯語,以及“一家之主”或“吉”、“福”字的橫批揭下,連同事先準備好的“灶馬”(紙印或稻草扎制)、“草料”(用寸餘長的麥秸拌上黃豆、麩皮等製成)等一起燒掉,送灶神昇天。有的地方則在院子裡堆上芝麻秸和松樹枝,再將灶君像請出神龕,連同紙馬和草料點火焚燒,一家人還圍著火叩頭,邊燒邊禱告:“今年又到二十四,敬送灶君上西天;有壯馬,有草料,一路順風平安到;供的糖瓜甜又甜,請對玉皇進好言……”

臘月二十三的風俗習慣 小年的風俗有哪些 第2張

面花

做面花

在山東小年到來,家家忙做大棗餑餑、團圓餅、壽桃等面花,表示全家大團圓,日子過得年年有餘。此製做起來比較麻煩,發麵後醒面,再揉麵再醒面,然後再做成各種花樣的麵食造型後再次的醒面,待面醒後才下蒸鍋,此蒸出來的麵食又稱之為“面花”,非常好吃,但很費工夫。男婚女嫁之時,膠東農村還用面做鴛鴦,象徵愛情專一永恆。同時,人們特別留意看誰家的媳婦、或閨女做的麵食花樣好和多,讚譽為:心靈手巧。

面花的品種有面燈、巧餑餑、面老虎、小型人物、魚等動物、花卉、江米人等,它和民俗結合在一起,如同民間剪紙那樣普遍。而且家家戶戶還要相互贈送,我認為,這是在暗中比手藝,比誰能幹。明清時期,這種面花多用於春節,元宵,清明,八月十五,小年等節日,後來,延伸至婚喪嫁娶等事項,再後來,為表儀式的隆重,這種代表著美好祝福的面花便越來越多的出現在各家的神龕前,供桌上,花樣之多,令人目不暇接。

臘月二十三的風俗習慣 小年的風俗有哪些 第3張

除塵

打掃屋子

每家每戶從臘月二十四開始要全面打掃室內外的衛生,洗抹傢俱,清洗床被,迎接新年的到來。它起源於古代人驅除病疫的一種宗教儀式,後來逐漸演變為年終掃除穢氣、晦氣、窮氣的主要活動。據宋代吳自牧《夢樑錄》載:“士庶家不論貧富,俱灑掃門閭,去塵穢,淨庭戶……以祈新年之安。”過去農村禁忌很多,哪一天能動土,哪一天能動掃,哪一天能動洗,都要根據曆書上對時日的規定來進行。民俗認為從二十四起是“百無禁忌”日,民俗還認為“正月不洗床頭被”,意思就是在臘月末要清洗完畢。清代顧祿撰《清嘉錄·十二月·打埃塵》中說:“臘將殘,擇完書(指曆書)宜掃舍宇日,去庭戶塵穢,或在二十三、二十四日及二十七日者,俗呼打埃塵。”因“塵”與“陳”諧音,歲末掃塵有“除陳布新”的含義。

小年是哪天

小年被視為過年的開端,作為祭灶節的小年,在我國的不同地區日期是不同的。過去在古代有“官三民四船五”的傳統,也就是說官家的小年是臘月二十三,百姓家的是臘月二十四,而水上人家則是臘月二十五。如今北方地區多在二十三日過小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zixun/eg64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