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資訊 >

正月十五捏燈的寓意 正月十五鬧花燈的寓意

正月十五捏燈的寓意 正月十五鬧花燈的寓意

導讀:正月十五元宵看花燈,元宵花燈多種多樣,不同樣式的花燈代表了不一樣的寓意,若是遇上捏面燈,你知道正月十五捏燈的寓意嗎?鬧花燈是元宵節習俗之一,那麼正月十五鬧花燈的寓意是怎樣的呢?想知道元宵節各種花燈的寓意,就來瞧瞧萬年曆小編的介紹吧。

正月十五捏燈的寓意 正月十五鬧花燈的寓意

元宵節

正月十五捏燈的寓意

正月十五捏面燈,寓意驅蟲避鼠,一年不遭蟲鼠之害。

1、正月十五元宵節,俗稱“燈節”,始於漢代,盛於唐宋。紅島有元宵節做面燈的習俗。面燈分蓮花燈、月燈、雞燈不同型別,多用地瓜面或豆麵做成。一年12個月,就要做12個面燈,遇到閏月還得多做一個。

2、每個面燈代表一個月,在燈碗上按月份捏褚兒,一月捏一個褚,二月捏兩個褚,以此類推。蒸熟後,面燈內添上豆油,用棉花做成芯子放在豆油中。傍晚時點燃這12個面燈,通過觀察面燈的燃燒情況,預測每個月的天氣狀況以及四季的旱澇豐歉

3、比如,代表四月的面燈有被風吹的現象,則預示著該月可能有大風;代表六月的面燈燃燒中有出水現象,則該月可能會雨水多、易澇。元宵節這天,女人們還會點燃用面做的雞燈,在門裡屋外、牆角雜完四處照耀,邊照邊唸叨“雞燈雞燈,哪裡照哪裡清”,寓意驅蟲避鼠,一年不遭蟲鼠之害。

正月十五鬧花燈的寓意

正月十五鬧花燈因其“一片光明”的寓意和“喜氣洋洋”的氣氛而被稱作良辰美景,無論男女老少都會成群結隊徜徉燈市去領略“樓臺上下火照火,車馬往來人看人”的節日氛圍。

正月十五捏燈的寓意 正月十五鬧花燈的寓意 第2張

元宵節鬧花燈

元宵節是一年中燈火最旺的時節,可算得上是“火樹銀花不夜天”了。山西民間的燈火,自然也不例外。當然,這裡要把燈與火區分開來。燈,是鬧花燈;火,是放煙火。

鬧花燈是元宵節漢族節日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所以也把元宵節稱為“燈節”在山西的縣城一級城廓甚至鄉,鎮中,這些居民集中地,繁華熱鬧區,在正月十五到來之前,滿街掛滿燈籠,到處花團錦簇,燈光搖曳,到正月十五晚上達到高潮。

正月十五的“觀燈”已經成為山西民間群眾自發的活動。,在正月十五晚上,街頭巷尾,紅燈高掛,有宮燈,獸頭燈,走馬燈,花卉燈,鳥禽燈等等,吸引著觀燈的群眾。太原一帶,太谷縣的燈是很有名氣的。太谷的燈,以品種繁多、製作精巧、外觀引人出名。

花燈,又名“彩燈”“燈籠”,是中國傳統農業時代的文化產物,兼具生活功能與藝術特色。花燈是漢民族數千年來重要的娛樂文化,它酬神娛人,既有“儺戲”酬神的功能,又有娛人娛樂的價值,是漢民族民間文化的瑰寶。

正月十五捏燈的寓意 正月十五鬧花燈的寓意 第3張

元宵節

花燈起源自漢武帝於農歷正月十五日於皇宮設壇祭祀當時天神中最尊貴的太一神,由徹夜舉行,必須終夜點燈照明,此為元宵節點燈的開端;在佛教自印度傳入中土後,由於道教神仙術與佛教燃燈禮佛的虔誠互相結合,每到正月十五夜,城鄉燈火通明,士族庶民,一律掛燈,形成一箇中西合璧的獨特習俗。而鬧花燈的習俗始於西漢,興盛於隋唐。隋唐以後,歷代燈火之風盛行,並沿襲傳於後世。而正月十五,又是一年一度的鬧花燈放煙火的高潮。

元宵節蒸麵燈的意義

蒸燈是皖北蒙城地區農曆正月十五用面做成的一種面燈,也可食用的。蒸燈的習俗,抗戰前很普遍,通常用麥面和黃豆麵和在一起,揉成麵糰,捏成窩窩,蒸熟即成。晚上點燈時,燈窩裡插上燈芯,倒上植物油即可點亮。

所蒸麵燈,都在元宵節晚上點燃。先點“屬相燈”,人手一盞,相互祝福;再點帶座的窩燈,分別放在門旁;草垛燈、倉龍燈、錢龍燈則分別放在牲畜圈、糧倉和錢櫃上。這樣,室內室外燈火通明。孩子們手捧生肖燈,樂得跑東跑西比高低;老年人端著窩燈,照遍裡裡外外,據說這樣一照,就不會受蠍子蜇、蟲子咬了。老奶奶還逐一查“燈花”,如果燈花大,就預兆棉花豐收。居喪守孝的人家不蒸燈,可由親鄰送燈,以表慰問之情。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zixun/xg8w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