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資訊 >

正月十六走太平是什麼意思 正月十六走太平是怎麼來的

正月十六走太平是什麼意思 正月十六走太平是怎麼來的

導讀:在這麼多正月十六習俗中,正月十六走太平是人們最常進行的習俗活動,當然不過這個節日的不知道正月十六走太平是什麼意思,更別說正月十六走太平是怎麼來的了,正月十六走太平是人們對新一年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以下是萬年曆小編帶來的詳細介紹,一起去看看吧。

正月十六走太平是什麼意思 正月十六走太平是怎麼來的

正月十六

正月十六走太平是什麼意思

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傳統民俗文化,在大文豪吳敬梓的故鄉安徽省滁州市全椒縣,有一亙古至今的第一大民俗習慣:每年正月十六這天,城內萬人空巷, 四鄉八鄰、扶老攜幼、傾家出動、 從清晨到深夜,數十萬人到太平橋上走一走……人流如潮、摩肩接踵、甚為壯觀,放煙花、燃爆竹、燒香燭、以此祈禱風調雨順、逢凶化吉、消災去病、平平安安,寄託了當地勞動人民一種祛邪、避災、祈福的美好願望。

正月十六走太平是怎麼來的

“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安徽省全椒縣獨有的傳統民俗,也是中國歷史上最早、傳承時間最長的健身走活動。《漢書》 載有“澄日太平”之諺,此為全椒“走太平”之肇始。南北朝宗懍《荊楚歲時記》對“走太平”這一習俗有專門描述,謂之“走百病”。被譽為中華民俗文化的活化石,已被列入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並正在申報國家級“非遺”。

正月十六“走太平”是全椒一項重要民俗文化活動。是全椒旅遊的第一張金字招牌, 2010年12月,全椒縣“走太平”民俗文化健身走活動,被省體育局授予安徽省全民健身十大品牌之一。日前,繼獲2014-2016年度“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後,全椒再次因民俗文化活動“走太平”獲得國家級殊榮。

正月十六走太平是什麼意思 正月十六走太平是怎麼來的 第2張

正月十六

正月十六走太平的傳說故事

全椒“走太平”傳承不絕,和三個歷史人物有關,分別為:東漢劉平、隋代賀若弼、明朝。

紀念清官清風化雨

東漢建武間,楚彭城人劉平,曾拜全椒長,為官清正,獄無繫囚,百姓各安其業,人或增資就賦,或減年從役。

根據民間傳說,有年大荒,劉平將朝廷撥付可修三十里城池的款項用於賑災,餘錢僅修了三裡的小城,形成了全椒老城的“街包城”(一般建城均為城牆包圍街道, 獨全椒街道包圍縣衙)現象。劉平因此罷官獲罪,於正月十六日押解京城。百姓得知訊息後,傾城相送至城東小橋,焚香燃竹,祈求祝願,聲傾九天。

紀念將軍 保國安民

隋唐時期南北戰亂,幾近失傳的“走太平”又因紀念隋開國大將軍賀若弼,得以傳揚。據民國九年《全椒縣誌》載,太平橋又名賀櫓橋,隋大將賀若弼伐陳時,造櫓於此。人們在追憶清官的內涵中,又增加保國安民的成份。

正月十六走太平是什麼意思 正月十六走太平是怎麼來的 第3張

正月十六

紀念鄉親 扶危濟難

全椒“走太平”到元末明初,也和其他地方“走太平”一樣,幾近傳絕,此時又加入了第三個歷史人物,煥發了新的生機。

據康熙《全椒縣誌》載:明永樂初年,一術士提出,如把全椒城的筆峰山加高,可多出舉子。教諭吳穎便率一幫秀才前往彼處培土加高。恰巧一總旗官過此,與秀才發生口角受辱,因總旗是湖南人,“舉”“主”讀音不分,到南京誣告全椒人慾培土出“主(舉)子”,有謀反之舉。永樂帝欲血洗全椒,都御史是滁州鄉親,聞之乃稟:椒人淳良,斷不能造反,願以自家性命擔保,於是全椒冤白。

死後,椒人將其衣冠葬於太平橋高壠上。走太平又增加了福佑鄉親,扶危濟難的鄉親鄉誼成份。

如今,正月十六走太平已經發展成全椒縣獨特的民俗文化。每年,周邊江浙滬、上至京津塘、下至粵閩桂,皆有人專程到全椒走太平,祈大運。美、澳、意、日、韓、德等國外友人皆結隊前來,每年參與活動的人數已達四十萬人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zixun/eg6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