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資訊 >

2020立冬是幾月幾日 2020立冬是哪一天

2020立冬是幾月幾日 2020立冬是哪一天

導語:立冬是冬天的敲門聲,在立冬到來的時候冬天也就開始了,雖然這時候我國還有很多的地方正在秋天的清風裡陶醉,也有可能現在還是夏天的熱量。那麼2020立冬是幾月幾日?今天我們就將2020立冬是哪一天的詳細內容介紹給大家。

2020立冬是幾月幾日 2020立冬是哪一天

2020立冬是幾月幾日 2020立冬是哪一天

2020立冬是幾月幾日 2020立冬是哪一天

2020立冬是2021年11月07日,星期日。

立冬在每年新曆的11月7-8日,是24節氣的第19個節氣。立冬與立春、立夏 、立秋合稱四立,“立”是建立、開始的意思。所以在我國的傳統文化中,通常將立冬試做新季節的開始,預示著冬季的到來。

古人將二十四節氣中的每個節氣都等分為三,每五日為一候,從而以三候來描述每個節氣的氣候變化特點。立冬的三候為:“一候水始冰;二候地始凍;三候雉入大水為蜃。”

一候水始凍:水已經能結成冰。

二候地始凍:土地也開始凍結。

二候雉入大水為蜃:雉即野雞一類的大鳥,蜃就是大蛤蜊,立冬後,野雞一類的大鳥便不多見了,而海邊卻可以看到外殼與野雞的線條及顏色相似的大蛤蜊。所以古人認為雉到立冬後便變成大蛤蜊了。

一候與二候從其表面意思可以理解為,一候的時候氣溫降至零度以下開始結冰,二候的時候就大有天寒地凍的意味了。而“三候雉入大水為蜃”的寓意就較為深刻了。“雉”入大水為“蜃”,這裡的雉指的是野雞,“蜃”據《淮南子》注“蜃為大蛤”。

這段史料所記載的“雉”與“蜃”,實際上指的就是立冬時節,氣溫驟降之後野外已經看不到野雞,以及其他動物的蹤影了。動物們在立冬的時候,都進入了“蟄伏”或“冬眠”狀態。而“雉”到立冬後便沒入大海化“蜃”為“蛤”。

氣候比較溫暖的南方地區,海邊卻依然可以看見,外殼與野雞形狀或顏色相近的“蛤”。這其實也是古人根據古時的自然條件,以及動物在立冬時所表現出的生存現象,藉此來推斷立冬的具體時間

2020立冬是幾月幾日 2020立冬是哪一天 第2張

立冬

 立冬祭冬神

古時候,立冬時節天子要穿黑色的衣服,騎鐵色的馬,帶文武百官去北郊祭冬神。冬神名叫禺強,字玄冥。《山海經》說他住在北海的一個島上,長相怪異:人面鳥身,耳上掛著兩條青蛇,腳踩兩條會飛的紅蛇。祭祀冬神的場面十分巨集大。《史記》上記載,漢朝時要有70個童男童女一起唱《玄冥》之歌:“玄冥陵陰,蟄蟲蓋減……籍斂之時,掩收嘉毅。”意思是說,天冷了,要收藏好糧食。秋收冬藏。

 立冬備冬衣

立冬時節,雖說還沒到非常寒冷的時候,人們卻開始準備冬衣了。天子立冬開始穿皮襖,有時候也會賞賜給大臣。據《呂氏春秋同·孟冬》記載:“是月也,以立冬。先立冬三日,太史渴之天子,曰:‘某日立冬,盛德在水。’天子乃齋。立冬之日,天子親率三公九卿大夫以迎冬於北郊。還,乃賞死事,恤孤寡。”高誘注:“先人有死王事以安邊社翟者,賞其子孫;有孤寡者,矜恤之。”晉崔豹《古今注》曰:“漢文帝以立冬日賜宮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襖子。”又“大帽子本巖史野服,魏文帝詔百官常以立冬日貴賤通戴,謂之溫帽。”《中華古今注》裡說:“漢文帝以立冬日,賜宮侍承恩者及百官披襖子,多以五色繡羅為之,或以錦為之。”

普通老百姓可沒有這樣的條件,人們脫下身上的夾衣,在裡面塞上厚厚一層棉花,抹抹平,用長針縫一縫,一樣暖和。

2020立冬是幾月幾日 2020立冬是哪一天 第3張

立冬

立冬送寒衣

立冬這一天,人們也要給生活在陰間的祖先準備衣裳,即送寒衣。

《帝京景物略》上說,有專門的紙坊,用五顏六色的紙,剪出一尺多長的男女不同的衣裳。家裡人買回去,在門口燒了,嘴裡唸叨著,請祖先來拿,叫送寒衣。

立冬時節滿漢祭祀隆重

在清代,立冬時節,秋糧入庫,滿族八旗和漢軍八旗人家就要隆重舉行燒香祭祖活動。漢八旗的祭祀稱為“燒旗香跳虎神”,滿八旗稱“燒葷香”。

漢八旗“燒旗香跳虎神”的祭祖儀式熱鬧非凡,包括唱、念、做、打等,尤其虎神裝扮得栩栩如生,翻滾跳躍,甚至可以在房脊上滾動、翻躍。有的還光著腳穿著一層布的虎爪,跑跳著登刀(即在高梯子上一層層綁上鍘刀)而上房脊。如此壯觀的場景吸引著四面八方的人前來觀著,擺腰鈴、頂水碗、耍鼓等各種絕活也讓人拍手稱讚。此外,人們還能看到霸王鞭的各種翻滾跳蹦,鯉魚臥蓮,一根花棍玩耍於手掌、手背、左肩、右肩、左膝、右膝上,還有二郎擔山、腳踢花棍、軸轆毛就地十八滾、站打四面、臥打八方,這條棍耍出的花樣繁多,為此亦稱花棍。一般三鼓神匠可打39節,精悍神匠能打50-60個節數。

立冬補冬

以前,我國是個農耕社會,百姓們一年四季都在忙碌操勞,到立冬就得好好休息一下,順便稿賞一年來辛苦的一家人,正如諺語所說“立冬補冬,補嘴空”。下面就看看各地是怎樣“補嘴空”的吧。

在我國南方,立冬時節人們喜歡吃些雞鴨魚肉,以增強體制抵禦寒冬。在我國臺灣,立冬日,街上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人滿為患。大多家庭還會燉香油雞、四物雞來增加能量。在閩南地區,立冬日,出嫁的女兒要給孃家送去雞、鴨、豬蹄、豬肚等,以讓父母補養身體,表達對父母的孝敬之心。在我國南方,立冬人們愛吃些雞鴨魚肉。在臺灣,立冬這一天,街頭的“羊肉爐”、“薑母鴨”等冬令進補餐廳高朋滿座。許多家庭還會燉麻油雞、四物(當歸、川芍、芍藥、地黃)雞來補充能量。閩南“補冬”也是獨特的風俗之一,人們會提前在家裡養些雞鴨鵝兔等,每逢“補冬”時節到來,人們都精心準備,做上許多好吃的,與家人朋友大補一番,以強身健體、滋補養生。如今,人們的生活好了,但因工作忙碌,親情似乎淡化了許多,所以可以在這樣一個傳統親情節日裡團聚在一起,盡情享受著“補冬”帶來的溫馨生活。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zixun/yjv6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