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常識 >

立冬為什麼要吃餈粑 立冬吃餈粑習俗由來

立冬為什麼要吃餈粑 立冬吃餈粑習俗由來

導語:立冬食俗可謂是豐富多樣,有吃餃子、喝羊肉湯、吃大魚大肉、吃紅豆糯米飯、吃餈粑等等。在此我們來談談關於立冬吃餈粑這一習俗吧,餈粑是用糯米做成的一種美食,福建人有立冬吃餈粑的風俗習慣,那麼立冬為什麼要吃餈粑呢? 立冬吃餈粑習俗由來是什麼呢?隨小編一同瞭解一下吧。

立冬為什麼要吃餈粑 立冬吃餈粑習俗由來


立冬吃餈粑習俗

在福建漳州,立冬的時候,農家通常會做一種叫做“交冬餈”的小吃。這種小吃是以糯米為主料,在浸泡以後再放到蒸籠裡去蒸熟,然後迅速放在石舀裡舂,直到綿變得軟柔韌。最後再趁熱將飯泥製作成各種樣子的團狀,擱在芝麻或黃豆或花生炒香磨粉拌白砂糖(的盤裡滾動,即可取食。漳州人就用這種小吃來祀神祭祖,慶賀農作物的豐收。

立冬時節,在小吃之鄉沙縣,農村的老百姓會在這一天打餈粑、做板鴨。餈粑是將蒸煮後的糯米放進石臼裡反覆錘打,搓成團、粘著放白糖的豆粉一起吃,十分香甜。立冬時節,舂糯米餈粑是要慶豐收年景,祈望來年生活過得更美好。

蒸煮糯米是“打餈粑”的第一道工序,糯米洗淨後,放入一個特製的木桶內,蓋上桶蓋,放在大灶裡蒸煮三到四個小時,待糯米完全蒸熟後,由三到四個青壯年漢子抬起出鍋,拉到村口的一個大石鍋裡,快速將蒸熟的糯米飯放入石鍋,三四名壯漢每人手持一根木棍,依次反覆在石鍋內不停地使勁杵搗,直到蒸熟的糯米粘成一塊形成一個大餅時,“打餈粑”基本完成。


立冬的時候,農家通常會做一種叫做“交冬餈”的小吃

剛出鍋的餈粑極有韌性,用手一拉能拉成長長的條,這個時候,人們都會將事先準備好的熟芝麻拌上白糖的調料端上,將餈粑沾上芝麻糖,咬上一口,那種糯米的香氣和芝麻的香甜,讓人久久回味。

餈粑一般是用炭火烤,叫燒粑粑,用青菜湯下粑粑片,叫煮粑粑,與臘肉炒,叫炒粑粑。粑粑做得多,一時吃不完的就用清水浸泡在水缸內,這樣可以儲藏2到3個月都不會壞,到插秧時候有粑粑吃。有些愛講究的土家人,還用蓼竹葉包成1對1對的,在粑粑內放有芝麻和糖,吃起來又甜又香,俗名叫“蓼葉子粑粑”。

餈粑是用糯米蒸熟搗爛後再經歷史傳統工藝所製成的一種食品,糯米中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鈣、磷、鐵、維生素B及多量澱粉等營養成分。另外,糯米可起到補中益氣、養胃健脾,具有養肝、養顏、澤膚等功效。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tianqichangshi/0m4j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