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新聞 >

2023全國入冬程序圖出爐 我國超四分之三區域已入冬

2023全國入冬程序圖出爐 我國超四分之三區域已入冬

明天就是冬至了,冬至也是冬天節氣中最重要的一個節氣,冬至的到來,也在提醒我們已經步入嚴冬時節了。上週下半年最強寒潮來襲,從北到南不少地方迎來了今年冬天的第一場雪。本週氣溫持續低迷,南方不少城市都加入了冬天。中國本站推出了最新的入冬程序圖,一起來看看哪裡還沒入冬。

2023全國入冬程序圖出爐

2023全國入冬程序圖出爐 我國超四分之三區域已入冬

全國入冬程序

最新入冬程序圖顯示,截至12月19日,冬天的最前沿已抵達江南南部、貴州南部一帶,冬日囊括了我國四分之三國土,在季節版圖上佔據冬之霸主地位。北方大部已是深冬,湖面凍結、積雪難消;江南大部則在剛剛過去的寒潮過程中,完成了秋冬轉換,江西、浙江、湖南等省大部地區集體入冬。

華南大部地區離真正的冬天還有一段距離。不過,未來幾天,廣東北部、廣西北部、福建等地可短暫體驗冬的氣息,福州22日和海口24日的最低氣溫將分別降至4°C和8°C,或經歷今冬以來至冷時刻。

今年可能是暖冬為何還是那麼冷

氣象專家解釋,12月中旬我國大範圍區域的氣溫偏低,都和冷空氣頻繁南下且實力強勁有關,再加上,前期同樣強盛的暖溼氣流和冷空氣“交鋒”,導致我國中東部出現較大範圍的降雪過程,地面積雪也使得回溫較慢。

一方面,我國經歷了12月上旬持續偏暖、12月中旬的急劇降溫,“過山車”式氣溫起伏讓人體感上覺得最近的天氣格外寒冷。

另一方面,預測暖冬並不表示這個冬天就不冷,“談及某年或某個月份偏暖,不是通過單次天氣事件來定的”,而是“通過對比整段時間的氣溫平均值,是否顯著高於或低於歷史同期來確定”,今年的冬季才剛剛開始,冷暖與否還需拭目以待。

國家氣候中心表示,談及某年或某個月份偏暖,不是通過單次天氣事件來定的,而是通過對比整段時間的氣溫平均值,是否顯著高於或低於歷史同期來確定。例如,今年秋季11月3日至7日,我國大部地區出現一次寒潮天氣過程,這個時段內氣溫斷崖式降低,比歷史同期低了不少,但如果計算整個秋季的平均氣溫,就發現是1961年以來最高,所以是“最暖的秋季”。

後冬氣候趨勢預測

預計後冬(2024年1-2月),東亞冬季風強度總體偏弱,除內蒙古東北部、黑龍江北部、西藏大部、青海南部等地氣溫較常年同期偏低外,我國大部氣溫接近常年,但冷暖起伏明顯,或再次經歷氣溫“過山車”。

後冬我國中東部降水偏多,全國其餘地區降水接近常年同期到偏少。冷空氣活動較為活躍,北方地區可能再次出現階段性強降溫、強降雪過程,江南、西南地區東部等地可能發生階段性低溫雨雪冰凍天氣。在冷空氣間歇期,大氣擴散條件轉差,京津冀及周邊、汾渭平原和長三角等地或出現霧和霾。

2023全國入冬程序圖出爐 我國超四分之三區域已入冬 第2張

暖冬預測

冷冬暖冬如何判定

首先,需要弄清一個概念,冷冬/暖冬評判的是一整個冬季的冷暖狀況,所以一時的冷暖並不能代表整個冬季的冷暖情況,不能通過一場寒潮或一段時間偏暖就得出結論。

其次,冬季偏冷/偏暖與冷冬/暖冬也不是一回事。偏冷/偏暖只是相較於平均狀況而言,比平均狀況偏高可說是偏暖,比平均氣溫偏低是偏冷。而冷冬/暖冬則有著嚴格的判斷標準。

根據國家標準《暖冬等級》《冷冬等級》,冷冬/暖冬的判定都是用冬季三個月的平均氣溫作為判定的基本要素,通過當年冬季平均氣溫與其常年值的差值(距平)與標準差(描述序列偏離其平均狀況的統計量)來判斷。

以暖冬為例,又分為單站暖冬和全國暖冬。當某一站點的冬季平均氣溫距平大於等於其標準差的0.43倍,則可將其定義為單站暖冬;全國暖冬則採用全國範圍內暖冬面積佔全國有效面積的百分比(也稱暖冬指數)來界定,暖冬指數≥50%,定義為全國暖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tianqixinwen/m5pxw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