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常識 >

中伏吃什麼傳統食物 中伏時期南北方食俗盤點

中伏吃什麼傳統食物 中伏時期南北方食俗盤點

導語:俗語有云“頭伏餃子二伏面”,這意思是說頭伏的時候,各地有吃餃子的習俗,而中伏的時候,有吃麵的習俗。但是,我國各地區飲食差異很大,其習俗自然也大有不同。那麼,我國各地區每年中伏吃什麼傳統食物呢?一起來看看以下的中伏時期南北方食俗盤點。

中伏吃什麼傳統食物 中伏時期南北方食俗盤點

中伏吃什麼傳統食物 中伏時期南北方食俗盤點

中伏習俗

中伏吃什麼傳統食物:吃麵

北方人,尤其是皇城根下的老北京人,特別在意三伏天的吃食--“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南朝《荊楚歲時記》記載“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吃碗熱湯麵,身上發汗,可以去除體內的潮氣和暑氣。

中伏吃什麼傳統食物:喝茶

上海一直有“頭伏餛飩二伏茶”的風俗。舊時民間一直有以熱茶解暑的傳統,現代科學也證明喝熱茶、溫茶比涼茶更為解暑。伏茶,顧名思義,就是“三伏天”喝的茶,相傳始於南宋,盛於清朝,但確切年代無法查考。一般在六月初至八月末飲用,有清涼祛暑的作用。酷暑之下,每日一杯可以起到清熱解暑的作用。伏茶的兩大作用為清暑熱,化暑溼。所以,伏茶的配方也應根據每年氣候的不同而有所調整,推薦的伏茶配方為:銀花10克,竹葉10克,夏枯草15克,荷葉10克,扁豆15克,藿香10克,佩蘭10克,生甘草3克。以上配方為一帖藥量,因為不是治療用,僅作為代茶飲用,可分為2-3人一天的服用量。火旺溼盛、咽喉腫痛、大便淤結、舌紅苔黃膩的人,可經常飲用伏茶。但胃口不好、飯後腹脹的市民及孕婦、小兒脾胃虛弱、老人消化功能衰退者,就不能隨便喝伏茶。另外,過夜的伏茶最好不要喝了。

中伏吃什麼傳統食物:吃鴨

湖南和江西人偏愛“頭伏吃雞二伏鴨”,認為“頭伏吃只雞,一年好身體”。在三伏天裡,人的體能消耗較多,需適當補充營養。在南昌民間,就有“頭伏吃雞二伏吃鴨”的傳統。《本草綱目》記載:鴨肉“主大補虛勞,最消毒熱,利小便,除水腫,消脹滿,利臟腑,退瘡腫,定驚癇。”四季之中,鴨肉適合夏季食用。

中伏吃什麼傳統食物:吃雞、茄子

老杭州人都知道,舊時一到三伏,富貴人家要“頭伏火腿、二伏雞、三伏要吃金銀蹄”,而手頭緊張的窮人卻是“頭伏冬瓜、二伏茄、三伏冬瓜不刨皮”。夏天氣溫高,人體易出汗,體力消耗也大,吃些雞肉、蹄髈,能夠補充體力,挺過這段難熬的日子。現在,火腿、蹄髈早已進入尋常百姓家,而冬瓜、茄子也成為人人喜愛的應季時蔬。從某種程度上,早前窮人在三伏天吃冬瓜、茄子,倒是符合現代夏季的養生學。

中伏吃麵的由來及好處

中伏吃什麼傳統食物 中伏時期南北方食俗盤點 第2張

中伏吃麵

由來:

伏日吃麵,這一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上說,何晏在“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人們才知何晏肌膚潔白不是塗粉掩飾,而是自然白。這裡的“湯餅”就是熱湯麵。

為什麼在熱天裡吃熱面?南朝梁宗懍《荊楚歲時記》中說:“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亦沾惡月的邊兒,故也應“辟惡”。這是迷信說法。用新小麥磨成麵粉煮湯吃,吃後出一身汗,新糧營養豐富,發汗可以驅病,六月食湯餅是有科學道理的。

伏天除了喝熱湯麵,還可以吃過水麵。將煮好的麵條用涼水過出,拌上蒜泥,澆上滷子,不僅刺激食慾,而且“敗心火”。

伏裡還可以吃“炒麵”。所謂炒麵,是用鍋將麵粉炒幹、炒熟,然後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後再磨麵食之。唐代醫學家蘇恭說,炒麵可“解煩熱,止洩,實大腸”。

好處:

第一是吃麵的時候能喝湯,使得溶解在麵湯中的營養元素不會被浪費掉。

第二是溫度較高。三伏天吃溫熱的東西會讓胃腸血管擴張,血液迴圈加快。人體熱量恰恰是通過血液來發散的。血液迴圈加快,也就讓內臟的散熱加快,從而讓人感覺倍加涼爽。

第三,熱湯麵軟乎,容易被消化。到了伏天,人胃部的胃液分泌較少,消化機能減退。容易被消化的熱湯麵此時恰好迎合了人體的消化機能,對養護脾胃很有意義。

      瞭解更多,請看》》》三伏天專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tianqichangshi/lq63q.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