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資訊 >

端午包粽子的風俗由來 包粽子的來歷和意義

端午包粽子的風俗由來 包粽子的來歷和意義

導讀:端午節作為與春節、清明節、中秋節並稱為中國四大傳統節日之一的節日,自古以來,端午節的節日氛圍就尤為濃厚,特別是每逢端午節到來之時,不少地區都會開展包粽子、賽龍舟等主題風俗活動,但大家知道包粽子的來歷和意義嗎?下面我們就來詳細瞭解下端午包粽子的風俗由來

端午包粽子的風俗由來 包粽子的來歷和意義

端午節

據專家考證,粽子只不過是民間普通食品,最初吃粽子也不固定在端午;說端午食粽是祭屈原,是後人附會而形成的,僅反映民眾的心願而已。實際上,為了紀念春秋時晉國的介子推而形成民間節俗的“寒食節”(清明前一天)吃粽子,起源要比端午食粽早。至今,許多地方仍通行清明前一天與清明食粽的民間風俗。

為什麼粽子的由來會聯絡到紀念屈原

傳說,公元前340年,愛國詩人、楚國大夫屈原,面臨亡國之痛,於五月五日,悲憤地懷抱大石投汩羅江,為了不使魚蝦損傷他的軀體,人們紛紛用竹筒裝米投入江中。以後,為了表示對屈原的崇敬和懷念,每到這一天,人們便用竹筒裝米,投江祭奠,這就是我國最早的粽子--“筒粽”的由來。

屈原是戰國時楚人,當他看到國家將亡時,於五月五日投汩羅江而死。老百姓划著船去打撈他的屍體,並將米飯撒到江中,防止魚蝦侵害到屈原。於是有了端午節,有了龍舟競渡,有了吃粽子。另有一個關於粽子的由來的版本,是說屈原生前正直,是他的政敵在江中追趕他的小船,將他殺害後,裝在麻袋中深入江底。為了掩飾罪行,偽作了“懷沙”一篇遺文,傳言屈原是自殺。但老百姓心中有數,於是也有了端午節,划船是暗示小人們追殺屈原,包粽子,是暗喻小人將屈原捆綁並投入水中。

端午包粽子的風俗由來 包粽子的來歷和意義 第2張

端午節

還有些傳說是關於端午粽子的由來與求子一說有關。

端午節中,人們會互贈九子粽寓意求子。九子粽是粽子的一種,即為九隻粽連成一串,有大有小,大的在上,小的在下,形狀各異,非常好看。並且九種顏色的絲線紮成,形成五彩繽紛。九子粽大多是作為饋贈親友的禮物,如母親送給出嫁的女兒、婆婆送給新婚的禮物等,因為“粽子”諧音“中子”,民間有吃了“粽子”能得兒子的風俗。“粽子”是“眾子”的諧音,寓意人丁興旺。

端午包粽子的風俗由來 包粽子的來歷和意義 第3張

端午節

端午節的其他風俗

一、塗雄黃:除了喝雄黃酒,民間端午節還有給小孩子塗雄黃的習俗,在這一天,大人會用雄黃在孩子的額上寫上虎頭上的“王”字,也有的給孩子穿虎紋的衣服,縫製布虎和老虎枕頭,其寓意就是圖平安,驅病邪。

二、飲雄黃酒:古語曾說“飲了雄黃酒,病魔都遠走”。古人認為蛇蠍蜈蚣等毒蟲可由雄黃酒破解,端午佳節飲雄黃酒可以驅邪解毒,在長江流域地區極為盛行。

三、懸艾葉菖蒲:在端午節,人們把插艾和菖蒲作為重要內容之一,人們在這一天灑掃庭院,掛艾枝,懸菖蒲,灑雄黃水,飲雄黃酒,激濁除腐,殺菌防病。

四、吃大蒜蛋:吃大蒜蛋是河南、浙江等地端午節的習俗,每年端午節這天,家人都會把大蒜和雞蛋放在一起煮,供一家人早餐食用。有的地方,還在煮大蒜和雞蛋時放幾片艾葉。據說端午節早餐食大蒜、雞蛋、烙油饃可避五毒,有益身體健康

五、賽龍舟:賽龍舟是端午節的主要習俗,相傳起源於古時楚國人因捨不得賢臣屈原投江死去,許多人划船追趕拯救。他們爭先恐後,追至洞庭湖時不見蹤跡,之後每年五月五日划龍舟以紀念屈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zixun/jpnjn.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