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秒知幫 >

小小世界 >天氣常識 >

寒露吃螃蟹習俗 寒露節氣吃公蟹還是母蟹

寒露吃螃蟹習俗 寒露節氣吃公蟹還是母蟹

導語:寒露時節正值金秋,這是一個吃螃蟹的好時節,因為這個時候的螃蟹不僅肉質肥美,還有豐富的蟹黃。在古代,人們就有了寒露吃螃蟹習俗,直至今日,一些地區寒露到來之際都會想用螃蟹。那麼,寒露節氣吃公蟹還是母蟹呢?下面小編為您介紹。

 寒露吃螃蟹習俗 寒露節氣吃公蟹還是母蟹

寒露吃螃蟹習俗 寒露節氣吃公蟹還是母蟹

寒露吃螃蟹習俗

寒露的一大習俗是吃螃蟹。古人詩日:“九月團臍十月尖,持螯飲酒菊花天。”民間也有“九雌十雄”的諺語。蟹肉質細嫩,味道鮮美,為上等名貴水產。螃蟹的營養也十分豐富,蛋白質的含量比豬肉、魚肉都要高出幾倍,鈣、磷、鐵和維生素A的含量也較高。中醫認為,河蟹性寒,味鹹,具有清熱散結、通脈滋陰、補益肝腎、生精益髓、和胃消食、散熱通絡、強壯筋骨等功效。煮螃蟹以清蒸最原汁原味,營養價值高。

也有俗話說“寒露髮腳,霜降捉著,西風響,蟹腳癢”,天一冷螃蟹的味道就要“正”了。“九月團臍,十月尖”,眼下雌蟹卵滿、黃膏豐腴,正是吃母蟹的最佳季節,等農曆十月以後,最好吃的則要輪到公蟹了。蒸食螃蟹最營養!用手捏住螃蟹兩排腿根處的大蓋兩側,然後用牙刷刷所有能刷到的地方。儘量刷乾淨再放在盛器裡;再將薑末放在小酒碗內,加熬熟的醬油、白糖、味精、黃酒、麻油攪和。另取一小碗,放醋待用;最後,將螃蟹上籠,用火蒸15至20分鐘,至蟹殼呈鮮紅色時取出。

明代李時珍贊雲:“鮮蟹和以姜醋,侑以醇酒,嚼黃持鰲,略賞風味。”蟹的傳統吃法有清蒸、水煮、面拖、酒醉、醃製等,取出蟹肉後,還可製成蟹肉獅子頭、炒蟹粉、蟹粉小籠包等名菜、名點。俗話說:“蟹味上桌百味淡”,蟹除了味美,還有很高的營養價值。

寒露節氣吃公蟹還是母蟹?

寒露吃螃蟹習俗 寒露節氣吃公蟹還是母蟹 第2張

寒露吃螃蟹

九月母蟹。

俗語云:“九雌十雄”,說的是九月母蟹十月公蟹。也叫“九月團臍十月尖”。團臍是母蟹,尖臍的是公蟹。

指的是農曆的九月和十月。因為到了秋季,氣候漸漸由涼到冷,在野生的環境中,到了農曆九月,母蟹的蟹黃長得最豐滿;到了十月,公蟹的蟹膏(也叫蟹油)長得最厚實。所以,吃螃蟹有“九雌十雄”的說法。意思是:農曆九月裡要吃母蟹,農曆十月裡要吃公蟹。

農曆九月,母蟹的消化腺和卵巢長成了蟹黃,以準備過冬和來年繁殖生育的需要(春天蟹黃就變成蟹子)。這時,剝開蟹殼,可以看到蟹殼和蟹坨坨當中有很多黃色的、黏黏的東西,那就是生的蟹黃。煮熟了以後,蟹黃就變成紅色的了,而紅得越深,說明這隻蟹越壯。

而公蟹長得會慢些,直到農曆十月時,脂肪才漸漸堆積起來,長成了蟹膏。剝開公蟹的殼,在同樣的地方看到的卻是白白的、黏黏的東西,就是蟹膏。煮熟了以後,蟹膏變成了半透明狀。蟹膏越多,說明這隻公蟹越壯。

吃螃蟹的禁忌:

據本草綱目記載:螃蟹具有舒筋益氣、理胃消食、通經絡、散諸熱、散淤血之功效。蟹肉味鹹性寒,有清熱、化淤、滋陰之功,可治療跌打損傷、過敏性皮炎。蟹殼煅灰,調以蜂蜜,外敷可治黃蜂蜇傷或其他無名腫毒。同時,蟹肉又是天然滋補品,經常食用可以補充人體必需的各種微量元素。但是,食蟹也有禁忌,否則適得其反。

       想了解更多請關注》》》二十四節氣之寒露節氣(專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miaozhibang.com/xiaoxiao/tianqichangshi/jdy9p.html